震恐
⒈ 惊恐。
⒈ 惊恐。
引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唐 柳宗元 《晋问》:“文公 之霸也,援 秦 破 楚,囊括 齐 宋,曹 卫 解裂, 鲁 郑 震恐。”
《明史·于谦传》:“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餘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二:“他是把我们弱者拿来做个榜样,在一般学生面前显示一番威风,好教别人震恐。”
⒈ 震惊、害怕。
引《三国演义·第四回》:「卓曰:『敢有阻大议者,以军法从事。』群臣震恐。」
近恐惧 震惊
zhen kong
zhèn kǒng
恐惧(kǒng jù):
⒈ 畏惧,害怕。
震惊(zhèn jīng):
⒈ 令人震动而惊异。
恐慌万状 -->状貌不及中人 -->人生如寄 -->寄人门下 -->下情上达 -->达权知变 -->变生意外 -->外宽内忌 -->
恐慌万状:形容害怕惊慌到极点。
状貌不及中人:壮貌:容貌;中人:一般人。容貌不如普通人。
人心所向: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向隅独泣:隅:墙角;泣:哭。一个人面对墙脚哭泣。形容孤独,伤感
泣下如雨:眼泪象雨一样。形容伤心到极点。
雨歇云收:比喻男女离散。
收视反听:不视不听。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听天委命:听:任凭;命:命运。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
命运多舛:舛:违背。一生经历坎坷,遭遇不好。
舛错不齐:参差错杂
齐量等观:同“等量齐观”。
观者如云:观看的人就象行云一样密集。形容围看的人非常多。
云谲波诡:谲:变化多端;诡:奇异。原来形容房屋结构富于变化;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
诡变多端:诡变:狡诈多变;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端本正源: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源远流长:源:源头;流:水的流程。河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风尘肮脏:在污浊的人世间挣扎。风尘:指污浊,纷扰的生活。肮脏:高亢刚直的样子,引申为强项挣扎的意思。
脏污狼藉: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
藉草枕块:藉:垫衬。古时居父母之丧,坐卧在草垫上,枕着土块。形容悲痛欲绝。
块儿八毛:一元钱或不足一元钱。指小钱。
毛骨竦然:形容极度惊慌与恐惧。
然糠自照:然:同燃,烧;糠:谷壳。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好学。
照本宣科:照:按照;本:书本;文本;宣科:原指道士诵读经文。照着本子念条文。比喻不能随意发挥;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书本宣读。
科头赤足:科头:不戴帽子。露着头,光着脚。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足上首下:脚在上,头在下。比喻长幼尊卑相互颠倒。
下笔成章:章: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一动笔就能写成文章。
章台之柳:章台:长安章台下街名。指妓女或不洁之妇。
柳媚花明:媚:美好,可爱。绿柳成荫,鲜花怒放。形容春天的美景。
明珠暗投: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惊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投杼之疑: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疑:疑惑,疑心。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
疑信参半:怀疑相信各占一半。
半斤八两: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和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相同。
两头三绪:形容心意烦乱。
1、想到学生对主题没有透彻地舆解就毕业了是令震恐的。
2、元顺帝怙恶不悛,网罗江湖巨孽,集于昆仑山天穹宫,大肆猎杀抗元义士,正道岌岌,天下震恐。
3、今挟不赏之功,戴震主之威,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
4、但是,震恐不是震撼,它可以令人恐惧、战栗,但也令人激愤、抗争!
5、使者八返,内外震恐,帝使内谒慰解。
6、“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
7、今敏之死让全世界的影迷感到震恐。
8、雄材大略的周世宗于显德六年北伐,兵不血刃而收三关,契丹震恐,仓皇北遁,“幽云十六州”。
9、至于东吴孙氏,若知魏汉两国败亡,必然上下震恐,到时李兰只需传檄可定。
10、在码头看到一块岩石做的玲珑火箭我感到震恐。
11、猛虎处深山,百兽震恐;乃在槛阱之中,摇尾而乞食。
12、羽族尚礼、重信、轻武,这一点从那区区二十七万羽军和听到联军来袭,满朝震恐的反应就能看出来。
13、谈到大众谰言,没有比预算数阻令震恐的。
震惊东震震吼震怛震雊震遑震踔震骚地震震愆出震继离震恸震惶震摄震詟恐怕皇恐滩恐畏争先恐后生恐劫恐惴恐惶恐诚恐惊恐失色有恃毋恐如恐不及恐耸詟栗恐慑颤恐